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夠說出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舉例說明三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知道細胞分化的概念、過程及結果。
3.能夠說出植物體的器官組成和結構層次。
4.知道高等動物及人體的系統(tǒng)組成和結構層次。
能力目標
1.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分析細胞分化與組織形成的關系,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運用程序觀察法觀察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人體結構掛圖和模型。
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2.在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通過本章知識的學習,初步接受“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建議
本章的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這一章包括“植物體的組成”、“動物和人體的組成”。其中心是:在認識和學習細胞的基礎上,以微觀到宏觀的順序來認識植物體、動物和人體的構成:植物體即由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植物體;動物和人體即由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tǒng),各個系統(tǒng)構成動物和人體。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順序。
教法建議
本章內(nèi)容建議課時為2課時
本章的知識,最好能利用投影、錄像等電教手段將細胞的分化、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形成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從微觀角度去認識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細胞的同時,能聯(lián)系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知識,初步接受“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重點:
1.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
2.植物體、動物和人體的結構層次。
3.研究方法的訓練: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認知順序和使用術語正確表達的能力。
難點:
細胞的分化
如何讓學生了解“生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課時1植物體的組成
教育過程:
新課的設計:
1.分發(fā)洗凈切好的番茄果實(每個果實切成兩瓣或四瓣)。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果實的結構,有果皮、果肉、種子和一些絲狀物。
3.讓學生品嘗,同時提醒注意感覺果皮和果肉吃在口中的不同之處。
4.提問:“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待學生回答后得出結論:它們是由不同的細胞組成的。果皮不易嚼爛,說明組成它的細胞排列緊密,且細胞壁較厚,而果肉汁多,味兒甜,易嚼,口感好,說明組成它的細胞壁薄,液泡大且細胞間排列疏松。
。ㄒ唬┘毎姆只
提出問題:“一個植物細胞經(jīng)過分裂會產(chǎn)生兩個相同的細胞,不斷的細胞分裂會使植物體長大。按這個道理,一個植物體內(nèi)的所有細胞都應該是一模一樣的,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細胞呢?”(學生試著回答)
教師利用下圖解釋:
(1)細胞分化:在細胞生長過程中。一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tài)、結構上也逐漸發(fā)生變化,這個過程叫細胞的分化。
(2)分化過程:(依據(jù)課本中由細胞形成組織的圖解,講清由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的過程。)
(3)分化的結果:形成組織。
細胞的分化使植物體各部位具有其專一的作用,它們又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植物體的生命活動。
組織和器官
。1)組織定義:形態(tài)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就像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和番茄果肉那樣,由此給出組織的概念,很自然地讓學生接受這樣一個順理成章的結論。
。2)以番茄果實為例,層層解剖:表皮、果肉等說明,由多種組織組成的這種結構能繁殖后代。(引出器官)
。3)器官的概念:幾種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lián)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如根、莖、葉、花、果實等。讓學生再觀察番茄的果實,理解各種組織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含義。表皮——保護組織在外,果肉即貯藏養(yǎng)分的營養(yǎng)組織在內(nèi)。其中還有一些絲狀的筋絡——即機械、輸導組織,它們分工負責來保證植物體生命活動的順利完成。
4.植物體
出示一盆花卉(或一株完整的植物體),讓學生觀察一株植物是由多個器官構成,這樣才能完成植物體的全部生命活動,缺少哪一個都是不行的,并且器官間的相互聯(lián)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舉例說明)。所以,一個植物體是由多個器官構成的,每個器官具有一定的功能,它們相互聯(lián)系,共同完成植物體的全部生命活動。
5.小結
教學手段:講課與實驗相結合
設計思想:從觀察實物開始,思考問題,充分討論,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
板書設計:植物體的組成
課時2人體和動物體的組成
教育過程:
新課的設計:
復習:回顧人體細胞的多樣性,并以口腔上皮為例,總結人體細胞在形態(tài)、功能方面具有的共性。
引入:形態(tài)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總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組織。(復習組織的概念。)
學習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讓學生通過顯微鏡分別觀察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
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彩色掛圖辨認四種基本組織。
思考:這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各是什么?
上皮組織
。ǔ鍪旧掀そM織圖: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扁平上皮等)這些都是各種不同類型的上皮組織,根據(jù)名稱可以知道它們是分布于體表和體內(nèi)各種管腔的內(nèi)表面的組織,有的還是構成人體分泌腺的主要部分。根據(jù)它們分布的位置,是否可以知道上皮組織的主要功能特點呢?為什么上皮組織具有保護作用,它具有什么樣的結構特點呢?同學認真觀察后總結出上皮組織的共同特點——細胞形態(tài)結構統(tǒng)一,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zhì)極少。體會結構和功能的關系。上皮組織的保護作用主要是體現(xiàn)在物理防護方面(補償磨損、機械阻擋等)。
結締組織
上皮組織是怎樣與其他組織連接在一起的呢?出示圖:疏松結締組織(皮下撕片)、致密結締組織(肌腱或韌帶)、堅固性結締組織(硬骨或軟骨組織)、漿液性結締組織(血液)和脂肪組織等。這些都是結締組織,分布非常廣泛。同學觀察這些結締組織在結構方面具有什么共性?與上皮組織有哪些主要不同之處?
。毎帕惺杷,細胞間質(zhì)的量和成分都很豐富)由于結締組織種類繁多,因此功能也是多種多樣: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結締組織的主要功能——連接、支持、保護(物理性保護和免疫等生物性保護)、營養(yǎng)和運輸?shù)茸饔谩?/P>
肌肉組織
人體的運動功能是由什么結構完成的?人體的肌肉主要分布于哪些部位?什么部位的肌肉可以受意識支配,什么部位的肌肉不可以受意識支配?它們在結構方面是否有區(qū)別?各有什么特點呢?出示三種肌肉組織圖: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三種肌肉組織的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區(qū)別。這三種肌肉組織在完成各自的運動功能時各有什么特點呢?肌肉組織與前兩類組織相比有什么不同?(細胞種類單一,細胞間質(zhì)較少。)
神經(jīng)組織
人體是通過什么結構,怎樣控制肌肉組織收縮的時間和力度的呢?“你是否想過心臟為什么會跳?手為什么能那么靈巧地活動?這些肌肉組織的運動是怎樣被人體控制的呢?神經(jīng)組織在人體內(nèi)哪些器官中分市比較豐富呢?(腦、脊髓、感覺器官、神經(jīng)和皮膚等)神經(jīng)組織是由什么細胞構成的?它是如何行使功能的?出示神經(jīng)組織圖:要含有神經(jīng)元結構模式圖。最好能出示神經(jīng)元模型。請同學描述神經(jīng)元的形態(tài)和結構,教師加以指點。然后教師講解神經(jīng)組織的構成特點、神經(jīng)元各部分的分布和功能。
4.器官
四種基本組織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構成不同的器官。人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有明確的分工,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器官就像生產(chǎn)流水線一樣,環(huán)環(huán)緊扣高效率地完成著某項具體的生命活動。
5,系統(tǒng)
以消化系統(tǒng)為例進行講解說明,
。ㄈ说南到y(tǒng)是由口腔到肛門的一條管道(消化道)和在消化道附近分布著的消化腺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消化腺包括肝臟、胰腺等。這些都屬于消化器官,它們彼此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這種由多個功能相近的器官組成的,并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大的結構單位稱為系統(tǒng)。)
然后提出“系統(tǒng)”的概念。在人體內(nèi)與同一生理活動有關的器官按照特定的順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tǒng)。人體的各個系統(tǒng)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它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高效益地共同完成著各項生命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6,復習鞏固知識要點。
教學手段:講課與實驗相結合
設計思想:從實驗入手,通過觀察,來總結人體四種組織的基本特點,四種基本組織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構成不同的器官,進而引出系統(tǒng)的概念,各個系統(tǒng)相互聯(lián)系,最終形成人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思想。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對機械組織的觀察
【實驗目的】
觀察機械組織,認識它的結構特點。
【實驗類型】
學生實驗。
【材料用品】
蠶豆莖或芹菜葉柄、顯微鏡、培養(yǎng)皿、鑷子、載玻片、蓋玻片、針、滴管、吸水紙、清水、10%氫氧化鉀成氫氧化鈉溶液、碘氯化鋅溶液。
【方法步驟】
1.切取蠶豆莖或芹菜葉柄一小段,放到盛有10%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溶液的培養(yǎng)皿里浸泡。想一想這些藥品的作用是什么?
2.10天后,取出一小段莖,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針把它挑開,分出單個韌皮纖維。
3.用鑷子把單個韌皮纖維放到滴有碘氯化鋅溶液的載玻片上染色。蓋上蓋玻片。
4.用顯微鏡觀察,找一找細胞與其支持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5.畫出韌皮纖維簡圖。
【實驗結果】
在高倍顯微鏡下,能清楚地看到一根根被染上了紫色的兩頭尖的韌皮纖維細胞。每個細胞的壁都增厚了,壁上有裂縫狀的斜生的紋孔。細胞中央的腔很窄,里面沒有生活的原生質(zhì)體。這就是厚壁組織,是機械組織的一種。這樣的結構與支持植物體的機能相適應。10%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溶液是用來分離韌皮纖維,碘氯化鋅溶液可以把纖維素的細胞壁染成紫色。
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實驗目的】
認識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練習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
【實驗類型】
學生實驗。
【材料用品】
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牙簽、玻璃杯、吸管、0.9%生理鹽水、0.l%高錳酸鉀溶液、稀碘液(或龍膽紫)、吸水紙。
【方法步驟】
1.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2.用清水漱口,再取一根牙簽放在0.l%的高錳酸鉀溶液里消毒后,在自己的口腔壁輕輕刮幾下。
3.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涂幾下,再蓋上蓋玻片。
4.在蓋玻片的一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將標本全部浸濕。
5.先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注意觀察細胞的形狀,縮小光圈,辨認細胞膜(為什么?)。然后再用高倍顯微鏡放大,觀察著色較淺的是什么結構?著色較深的又是什么結構?
【實驗結果】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是扁平、多邊形的,形狀不很規(guī)則。因為細胞膜很薄,雖然著了色,在較強的光線下,輪廓還是不很分明,所以必須縮小光圈。在細胞膜里著色較淺的是細胞質(zhì),著色較深的是細胞核(如圖)。
【注意事項】
用方簽在口腔壁上輕輕刮動,不要刮在牙縫里,因為牙齒上刮下來的是食物碎屑,不是口腔上皮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