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卷軸畫:人物、山水、花鳥畫
中國卷軸畫,大致開始于魏晉,F(xiàn)存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的摹本,就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卷軸畫。中國卷軸畫的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人物、山水、花鳥這三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卷軸人物畫,自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以來,經唐和五代、兩宋,達到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高峰。元明清階段,人物畫相對衰落。
戰(zhàn)國時期的楚墓帛畫,是我國現(xiàn)在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獨立的繪畫。它們是1949年在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和1973年在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用作“銘旌”,主題是引魂升天。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無錫人。號稱畫絕、才絕、癡絕“三絕”。是魏晉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仁智圖》,線條婉轉流暢,如春蠶吐絲,行云流水一般。提出繪畫的最高要求是傳神寫照。提出遷得妙想的繪畫思想。《洛神賦圖》取材三國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女史箴圖》取材自西晉詩人張華的文章《女史箴》。
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被譽為南朝繪畫三杰。畫龍點睛的故事與張僧繇有關。
魏晉時期的畫論作品:顧愷之的《畫評》《魏晉勝流畫贊》《畫云臺山記》;宗炳的《畫山水序》,王微的《敘畫》;謝赫的《古畫品錄》,姚最的《續(xù)畫品》等。
北朝著名畫家有楊子華、曹仲達。曹仲達是來自中亞的畫家,善畫梵像。畫的人物衣紋緊密貼住身體,號稱曹衣出水。
吳帶當風:唐代著名畫學吳道子所畫的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勁畫,被譽為吳帶當風。
山西太原婁睿墓壁畫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最完美的北齊壁畫作品。
初唐閻立本為代表的中原畫風和以尉遲乙僧為代表的西域畫風為主。
初唐閻立本的《步輦圖》,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38.4x129.6;其作品還有《歷代帝王圖》《職貢圖》《凌煙閣功臣圖》《秦府十八學士圖》等。
吳道子被譽為畫圣。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圖》。
六朝美學以秀骨清像為標準,唐代追求豐腴華貴。張萱和周昉的仕女畫是代表。
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絹本設色,51.8x148
張萱《搗練圖》,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絹本設色 37x147 宋摹本
周昉畫仕女具有“衣紋勁簡,彩色柔麗”“以豐厚為體”的特點。代表作品《揮扇仕女圖》故宮博物院藏,絹本設色 33.7x204.8
《簪花仕女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絹本設色 46x180
孫位的畫風清逸,代表作《高逸圖》,追求魏晉風度。
展子虔的《游春圖》是現(xiàn)存卷軸山水畫中最古老的一幅。畫面有“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感。
李思訓號稱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號稱小李將軍。他們父子堪稱青綠山水的宗師。李思訓的代表作《江帆樓閣圖》;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圖》。李氏父子被譽為北宗之祖。
王維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創(chuàng)始人。追求詩情畫意。蘇軾評價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被譽為南宗之祖。
盛唐的薛稷善于畫鶴,中唐的邊鸞善畫花卉、蜂蝶蟬雀。韓滉善畫牛,代表作《五牛圖》。
唐代畫馬名家包括曹霸、韓干。杜甫評價曹霸的馬“一洗凡古萬馬空”。韓干的代表作《照夜白》《牧馬圖》。
唐代畫論: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王維提出“凡畫山水,意在筆先”
朱景玄《唐代名畫錄》提出“神、妙、能、逸”四品。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是中國第一部較完備的繪畫通史。
唐代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浮雕作品。
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南唐、西蜀美術成就較高。人物畫涌現(xiàn)出周文矩、顧閎中兩位杰出畫家。周文矩代表作《重屏會棋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重點掌握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徐黃體異:即黃家富貴、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時期畫家黃荃和徐熙的繪畫風格。黃家富貴指的是五代西蜀畫家黃荃父子的繪畫風格,善畫宮廷珍禽名花,造型寫實、筆法精細典雅、色彩暈染柔和情態(tài)生動,充滿富貴氣息;徐熙野逸指的是南唐士大夫畫家徐熙常游于田野園囿,觀察花鳥禽蟲果蔬之類的情態(tài),用筆隨意,不求精勾細描,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代以來的細筆填色的表現(xiàn)方式。
宋代設立畫院,文人畫、風俗畫興起。掌握文人畫的概念和代表畫家。
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沿襲吳道子風采。
李公麟(1049-1106),安徽人,號龍眠居士。代表作《維摩詰圖》、《西園雅集圖》。
梁楷、法常等人采用減筆畫法,創(chuàng)出新的風格。
梁楷代表作品:《太白行吟圖》、《布袋和尚圖》等。
法常:四川人,故宮博物院藏其《寫生蔬果》《鶴圖軸》。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成為古代風俗畫的最杰出代表作。需要詳細了解作品。
李嵩、蘇漢臣等人畫的風俗畫亦是成就卓然。如李嵩的《貨郎擔圖》、蘇漢臣的《百子嬉春圖》、《秋庭戲嬰圖》。還有一些歷史題材繪畫。如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李唐的《采薇圖》。
所謂:古今之畫,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體,元人尚意,各隨時代不同,然以元繼宋,足稱勁!秾毨L錄》
元代文人畫成為主流,不設畫院。山水畫發(fā)展興盛;B畫大發(fā)展,人物畫稍遜。明清時期受到宋代朱程理學影響,進入文化總結時期。并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明末產生啟蒙思想,涌現(xiàn)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學者。明清小說作品繁榮。美術方面,設立畫院,文人畫與院畫交相呼應,出現(xiàn)很多畫派。如浙派、吳派、松江派、新安派、婁東派、虞山派、金陵派、揚州畫派(揚州八怪,重點掌握鄭板橋,鄭板橋即鄭燮,善于畫竹)、上海畫派、嶺南畫派等。
民間美術興起,形成三大年畫中心: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楊家埠等地。
明代人物畫家:
陳洪綬(1598-1652)為代表,字章侯,號“老蓮”,浙江人。代表作《九歌圖》、《水滸葉子》、《西廂記》、《歸來圖》等。
曾鯨(1568-1650),字波臣,善畫肖像畫,作品《顧與治像》、《王時敏像》等。采用西洋畫法,畫面具有凹凸感。
戴進(1388-1464),是明代開宗立派的人物,聲譽卓著。字文進,號靜庵,浙江錢塘人,出身畫工家庭。宣德年間,進宮廷畫院,因作品《秋江獨釣圖》引起妒忌而離開畫院。這幅作品時期晚年之作,細節(jié)交待精細,感染力強,鐘馗形象威嚴,目光銳利,暗含憂憤不平之情。
唐寅的《王蜀宮伎圖》描繪前蜀四個宮女,身著道衣,頭戴蓮花冠,姿容妍麗,筆墨精細嚴謹,人物面部做三白賦色,是唐寅人物畫的代表作。
清代上海畫派任頤,字伯年(1840-1895),生于蕭山,早年受其父影響善畫,曾當過太平軍,后來到上海謀生,與吳昌碩、吳友如等交往。任頤學習過西洋技法,造型能力深厚。技法全面;撕芏嗝耖g題材、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等,作品思想明確,通俗平易,為市民喜愛。
山水畫在先秦就出現(xiàn)。史載:“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天地山川”那時的山水屬于幼稚階段。南北朝時期,山水有所發(fā)展,其特點是“人比山大,水不容泛”。沒有解決人物和山水的比例關系。
隋唐時期基本獨立發(fā)展,形成體系。追求詩情畫意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代時期,宮廷開始設置畫院,重視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山水畫逐漸成熟,講究意境。
五代戰(zhàn)亂較多,繪畫藝術總體不是很昌盛。但是荊浩和關仝(同)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取得巨大成就。荊浩的真跡《匡廬圖》表現(xiàn)出北方大山大水的雄偉壯觀,在景物取舍、構圖處理和技法運用方面有新的突破。全景式構圖,視覺空間感強,被后人稱為“全景山水”。
荊浩撰寫《筆法記》,提出氣、韻、思、景、筆、墨等繪畫六要。
他還將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意境格調的原因歸結于“筋、肉、骨、氣”,重視繪畫的風骨。荊浩的藝術成就是巨大的,他和弟子關同成為宋代畫家的楷模。
關同的作品《山溪待渡圖》繼承荊浩的風格,并展示自己的藝術特色,更注重用筆,達到“筆愈減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的境界,號稱關家山水。
南方以南唐的畫家董源和巨然為代表,所畫山水畫具有秀麗華潤的特點。董源畫風平淡天真,“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代表作《瀟湘圖》。創(chuàng)披麻皴、點子皴。巨然,筆墨秀潤。
山水畫的高峰時期在宋元時期。經歷了三個風格面貌。
(1)北宋前期山水繪畫受到五代的荊浩關同的影響。畫家李成、范寬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李成初學關同,后來自成一家,善于描繪北方山水,現(xiàn)在無真跡傳世。范寬受到李成的影響,代表作《溪山行旅圖》。畫作者常年生活的西北關中一代的雄壯山景,雄奇險峻,氣勢磅礴,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構圖。山腰一線飛瀑直瀉而下,山下溪澗曲折,道路平闊,幾乘馬匹緩行。
范寬的《雪景寒林圖》藏于天津博物館,為鎮(zhèn)館之寶。
青綠山水的代表人物是王希孟,英年早逝,留下作品《千里江山圖卷》精細勾染,色彩運用入微。趙伯駒和趙伯骕也是青綠山水的代表畫家。
米芾和其子米友仁創(chuàng)造了米點山水,畫山水多用水墨點染,不拘形勾皴,形成含蓄空蒙的特點。
北宋的山水畫在表現(xiàn)感情方面不是很明顯直接,而是通過純粹客觀的描寫自然景色來寄托思想情感,畫家的主觀色彩不是很強烈,這是北宋山水畫的特點。
(2)南宋山水畫
南松山水畫于北宋明顯不同。受到宮廷畫院追求詩意的畫風影響,含蓄表現(xiàn)意境成為所有山水畫家的追求。南宋四家的作品為代表。南宋四家指的是著名山水畫家馬遠、夏圭、劉松年、李唐。(李唐的《采薇圖》要會分析)
馬遠號稱“馬一角”。作品《寒江獨釣圖》,計白當黑,簡練的線條,淡廖的筆墨,突出了江面空曠渺茫、寒意蕭疏的氣氛。意境突出,引人神往。(其代表作還有《踏歌圖》)
南宋山水畫特點:
1、根據主題需要對客觀事物進行裁剪,選擇最能表現(xiàn)畫家情感和詩意的局部或者細節(jié),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盃铍y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盡之意溢出畫面”。
2、畫面留白,計白當黑,虛實相生。
夏圭號稱“夏半邊”。其最有名的作品《山水十二景》長卷僅剩四景流散海外,意境豐富。
(3)元代山水畫
元代前期畫家的代表是趙孟頫和錢選。趙孟頫認為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
文人畫正式確立,繪畫審美趣味比以前有所不同。宋代蘇軾、米芾等人已經倡導了文人畫的誕生。元四家則是代表人物。元四家指的是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四位畫家。
文人畫強調文人審美趣味與筆墨意趣。自元代開始,作品多由絹畫改為紙畫,更易于展示水墨的獨特藝術魅力。
倪瓚(號云林,1301-1374),無錫人。一再強調“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吳鎮(zhèn)(字仲圭,號梅花道人,1280-1354),浙江嘉興人。說“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余,適一時之興趣”。
這種繪畫美學思想是一種突破。元代繪畫開始,畫上題詩文配合畫面,形成詩書畫印結合的特點。水墨山水從此壓倒青綠山水居于畫壇主宰地位。
倪瓚作品《漁莊秋霽圖》、《古木幽篁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蒙《青卞隱居圖》、吳鎮(zhèn)《漁父圖》等作品都具有代表性,風格蕭疏淡雅。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癡道人,江蘇常熟人。本姓陸,幼年父母亡故,過繼黃家,黃翁年近九十得子,故取名公望。黃公望博覽群書,曾一度為官,后來當道士,晚年移居浙江富春山,與雅士往來。書畫取法荊浩、董源、趙松雪等人,著有《寫山水訣》。79-82歲時完成的《富春山居圖》長達兩丈(33/636.9厘米),描繪桐廬、富陽一代的山容水貌,以及富春江的風光,卷中江水平靜,峰巒起伏,叢林亭舍點綴其間,筆法簡練而精到。筆墨蒼潤渾厚,淡墨干皴,意境優(yōu)美,別有特色。
趙孟頫 (1254-1322)字字昂,號松雪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繪畫功底深厚,標榜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妻子管道升、子趙雍、趙麟也是畫家。作品《秀林疏石圖》題詩:“石如飛白木如鎦,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明清兩代繼續(xù)流行水墨文人畫,但是缺乏創(chuàng)新。
明代重要的山水畫家,前期有王履、戴進、吳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后期有龔賢、董其昌等。
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出身于蘇州商人家庭,天資聰慧。30歲前風流倜儻,追逐功名,29歲高中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但是30歲赴京考試卻卷入科場賄賂案蒙受牽連,失去做官的機會,于是游歷山川后,在蘇州靠書畫度日。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董其昌(1555-1637)華亭(今上海松江)派代表,書畫雙絕,精于古董鑒賞,集各家之長,推崇董巨、二米、黃公望、倪瓚,追求秀雅含蓄的效果和筆墨趣味。主張以畫為樂,以畫為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推崇意境:隔簾看月,隔水看花,意在遠近之間。提出南北宗論。
明代畫家徐渭,號青藤道人。開創(chuàng)大寫意畫法。代表作《墨葡萄圖》。與畫家陳淳號稱“青藤白陽”。陳洪綬與畫家崔子忠號稱“南陳北崔”善畫人物。
清初有四王。指的是清代初期四位畫家王原祁、王翚、王鑒、王時敏他們的風格信奉董其昌的藝術主張,致力于摹古,崇拜元四家,表現(xiàn)安逸清閑的情感狀態(tài),審美趣味趨于精致,追求書卷氣,但較少觀察自然,描寫具體感受。四王在清初取得畫壇正統(tǒng)地位,追隨者甚多。
擅長模仿古人,成為清朝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四僧:石濤、八大、髡殘、弘仁,倡導“筆墨當隨時代”。
石濤(1642-約1718)明朝皇族后裔,原名朱若極,法名原濟,號苦瓜和尚、大滌子等,廣西全州人。提出“搜盡奇峰打草稿”,以造化為師,不圄古人!拔易詾槲,自有我在!”。提倡借古開今。石濤用大半生時間游歷山川,其《苦瓜和尚畫語錄》倡導把山水畫提高到哲學高度。提出“一畫”概念,主張“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繪畫構圖新穎自然,筆墨縱橫恣意,瀟灑舒暢,激情昂揚,變化多端。
四王加上惲壽平、吳歷,號稱“清初六家”。
龔賢是南京“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上海畫派:清末在上海活動的畫家形成的畫派,追求金石,雅俗共賞。代表人物有任頤、吳昌碩、趙之謙、虛谷等。上海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任頤。
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這三人號稱嶺南三杰)以及居廉、居巢兄弟。
點石齋畫報在1884年(光緒十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這成為我國近代最早的中國畫報。他的創(chuàng)始人是吳友如。
中國近代受到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美術界發(fā)生變化。蔡元培提出“美育救國”“以美育代宗教說”的口號。出現(xiàn)了最早的留學畫家:李鐵夫、李叔同、李毅士等人。
李叔同(1880-1942),即弘一法師,是豐子愷、潘天壽等人的老師。豐子愷的作品《護生畫集》就是為了紀念老師李叔同。姜丹書評價李叔同:法師早年才子,中年藝術家、名師,晚年一代高僧
徐悲鴻(1895 ~ 1953 )畫家,美術教育家 。青年時期留學日本,法國等地,旅游瑞士和意大利,飽覽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名畫,致力研究歐洲傳統(tǒng)美術和中國民族繪畫,作畫提倡“盡精微,致廣大”,擅長油畫、國畫,尤精素描,強調重視人物畫,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和傳神。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在表現(xiàn)技法上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一家。1927年留學回國后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戰(zhàn)開始后,又任教于重慶中央大學,建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工作者協(xié)會主席。
徐悲鴻對中國畫創(chuàng)新的歷史貢獻:徐悲鴻先生是現(xiàn)代世界東方藝壇杰出多才的大師,卓越的藝術教育家.他的藝術成就和對美術教育的重大貢獻,不僅名聲遠揚,而且門生四海.他功力深厚,才華橫溢.他精于繪畫、書法,還擅文藻,長于著述,同時又是一位高明而淵博的藝術鑒賞評論家.他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輝煌的藝術成就,對現(xiàn)代中國畫壇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徐悲鴻用西方寫實觀念與方法好改進中國畫,而齊白石、黃賓虹則從傳統(tǒng)的文人畫范疇中異軍突起,推陳出新,使傳統(tǒng)煥發(fā)新的活力。
1910年后出國留學畫成為中國美術界的潮流(林風眠、徐悲鴻、吳作人、吳冠中)留洋畫家歸國后大多執(zhí)教于各地學校,使得油畫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發(fā)展成為可以同國畫相抗衡的畫種。
1902年,我國最早的師范學堂——兩江師范學堂在南京創(chuàng)立。這是我國師范藝術教育的開端。
我國最早的專業(yè)美術院校是1911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中西美術學校(后改名叫中華美術學校),創(chuàng)始人是周湘。
1912年11月,年僅17歲的劉海粟和丁悚、烏始光等人創(chuàng)辦上海圖畫學術院(1921年改名為上海美專),對現(xiàn)代藝術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培養(yǎng)一大批人才。并第一次起用人體模特寫生。
1913年4月,我國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本┟佬g?茖W校成立。第一任校長是鄭錦,解放后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
1956年11月,經過龐薰琹的努力,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199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與清華大學合并,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