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12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 尊重信任學生是教師的( )。
A.知識素養(yǎng)之一 B.能力素養(yǎng)之一
C.思想品德素養(yǎng)之一 D.基本任務之一
2. 采用“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fā)展階段的心理學家是( )。
A.華生 B.加涅 C.柯爾伯格 D.皮亞杰
3. 學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進行的分析,這種學習屬于( )。
A.信號學習 B.連鎖學習
C.辨別學習 D.規(guī)則或原理學習
4. 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動人的發(fā)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提出這一觀點的學者是( )。
A.弗洛伊德 B.華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 “親其師、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動機 D.道德意志
6. 強調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種決定因素的心理學家是( )。
A.羅杰斯 B.馬斯洛
C.桑代克 D.苛勒
7. 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chuàng)造性
8. 我國中小學課程(教學)計劃的最基本部分是( )。
A.學科設置 B.課時分配
C.學科順序 D.學周安排
9. 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 B.懷特海默 C.克伯屈 D.布魯納
10. 班級里的小集團屬于( )。
A.松散群體 B.聯(lián)合群體
C.正式群體 D.非正式群體
11. 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裴斯泰洛齊 D.杜威
12. 在古代教育中,教學組織的基本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個別教學
C.復式教學 D.現場教學
13. 中小學“雙基教育”是指( )的教學。
A.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 B.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D.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
14. 廣義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學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會教育制度 D.國民教育制度
15. 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于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學及當地教育局拒絕接受該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背了(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16. 紅、橙、黃色使人產生暖的感覺,綠、青、藍色使人產生冷的感覺,這種現象是( )。
A.聯(lián)覺 B.感覺的同時對比
C.感覺的代償 D.差別感受性
17.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 )。
A.最新獲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兒童現有發(fā)展水平與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
D.需要在下一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能力
18. 在許多人“起哄”的時候,平時文雅的學生也會表現得粗魯無禮,這種行為是( )。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模仿
19. 一般來說,新手老師在班級秩序管理方面,大多偏向( )管理。
A.預防性 B.攻擊性 C.支持性 D.矯正性
20. 在問題教學的解決問題階段,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動( )。
A.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回憶起有關的知識和規(guī)則,激活并運用以前學會的認知策略,把回憶起來的規(guī)則靠認知策略重新組織
B.對有關的知識保持相當的注意,激活并運用以前學會的認知策略,把回憶起來的規(guī)則靠認知策略重新組織
C.能回憶起有關的知識和規(guī)則,激活并運用以前學會的認知策略,把回憶起來的規(guī)則靠認知策略重新組織
D.回憶有關的知識和規(guī)則,激活認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設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
1. 夸美紐斯的《 》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從而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2. 德育是相當于體育、智育而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總稱,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簡稱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詞。
3. 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整個學校教育活動中,教育目的的實現和教育任務的完成,主要是憑借________實現的。
5. 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 。
6. 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到一定時期會出現練習成績的暫時停頓現象,稱為________。智力技能形成的階段可分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__。
7.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________的科學。
8. 品德的心理結構主要有三個成分,它們是道德認識、________和道德行為。
9. 問題解決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________、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
1. 新課程改革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
2. 學生由于知識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師性和天教師的依賴性,因此是被動的教育對象。( )
3. 班級管理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建立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 )
4. 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 )
5. 讀書法就是學生自己獨立地閱讀教材,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 )
6. 我國現階段小學教育的目的,是把小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個體。( )
7. 智力年齡的概念是比納創(chuàng)造的。( )
8. “學”主要指獲取知識技能,“習”主要指鞏固知識技能。( )
9. 發(fā)展智力和掌握知識有聯(lián)系,但不同步。( )
10. 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在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中,除了學科學習目標之外,還包括學生的一般性發(fā)展目標,主要描述評定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素質,你認為一般性發(fā)展目標應該包含哪幾個方面?
2. 班級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3. 簡述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理論。
4. 什么叫學習策略?簡述一般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三種策略。
5. 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